Nature:科学家利用iPS细胞培育肾脏类器官

         10月7日,澳大利亚和荷兰的科学家宣布从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s)培育出肾脏类器官,实现了在实验室环境中培育出可移植功能器官的关键性目标。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考虑到因事故或疾病造成损伤的器官需要新器官替换时面临着捐献器官紧缺的现状,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干细胞培育出人类器官的研究。

 

但是这一复杂且困难的过程。首先,需要将干细胞培育成肾、肝脏或者肺组织,随后要重新构建器官的解剖学结构使其具备功能,应用于移植。整个过程链中,第一步是最具备挑战性的,特别是针对由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组成的器官。其中,肾器官包含超20种细胞类型。

 

最新研究培育出的肾脏类器官,仅仅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成熟细胞,目前还不足以替代人体器官。但是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其他地方,例如取代试验动物进行药物毒理测试。

 

任重而道远

 

爱丁堡大学解剖学家Jamie Davies表示:“这项研究代表着利用干细胞构建肾脏组织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阶段性成果。”他强调目前的研究仅仅是一个类器官,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肾脏。

 

因为培育出的肾脏类器官由最容易受到药物损伤的细胞构成,所以其能够实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医疗测序需求:应用于新药物的检测。但是距离培育出应用于临床、可移植、可改造器官的目标,尚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前行。

 

全球很多实验室都在从事这项工作,越来越多的“类器官”(胃、肝脏、视网膜、大脑、心脏组织)被成功培育出来。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研究人员能够突破难关,成功构建出具备功能的器官,且能应用于临床。(来源:生物探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