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研究的突破
来源:人民日报 |
干细胞研究是国际生物学界的一个热点,2008年因为成果卓著而被美国著名《科学》杂志列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榜首。 科学家将病人自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重组,使皮肤细胞重新编程逆转成人胚胎干细胞,这一技术成果有望为人类最终治愈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顽症带来希望。 早在1978年11月,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培育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但是,因为提取干细胞进行研究会毁坏胚胎,这项研究引发了生物伦理学的激烈争论,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都颁布了禁令,限制科学家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教授发现了避开生物伦理学困境研究人体干细胞的途径。次年11月,日、美科学家同时宣布,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向皮肤细胞中注入4个基因,可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几乎和胚胎干细胞完全相似的干细胞。这一成果可以避开利用晶胚或卵母细胞获得的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因为这些皮肤细胞都是取源于患者的自体细胞,不会产生排异现象。 2007年11月21日,美国《科学》和《细胞》杂志同时发表论文宣告人类首次经非克隆技术培育出人体胚胎干细胞,这一成果轰动了全世界,为干细胞研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近一年科学家们在细胞基因重组获得“量身定制”细胞系研究上和提取胚胎干细胞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科学家多年来梦想在患者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出能长期生存的细胞系。因为大多数成熟细胞在培养皿中不能成活,所以直接从患者身上提出用于研究的细胞是不能实现的。2008年梦想成真,一个研究组为10种疾病的患者培育成功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其中包括肌肉萎缩症、青少年糖尿病、唐氏综合征、帕金森氏症、亨廷顿舞蹈病等。这10种疾病很难甚至不能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而用基因重组再编程的细胞可为科学家研究疾病分子基础提供工具。这些细胞或许还将对候选药物的筛选有所帮助。最终,这种方法可让科学家在培养皿中修正基因缺陷,然后用修复了的自身细胞为患者治疗疾病。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开始用于治疗。由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部分由成人干细胞培养的气管,成功地给一位30岁的西班牙患者进行气管移植。该成果发表在2008年11月19日的《柳叶刀》杂志上。据悉,手术后12天女患者出院能过正常生活,并能参加跳舞活动。经过数次血液检查后,未发现体内有免疫排斥信号。 科学家们表示,这次手术的成功是干细胞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久的将来,用干细胞培植的器官移植术就可发展成常规手术。将来,心、肝、肺等器官的培植和移植就会像机器零件的生产和更换一样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