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然而科学家们在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并发现许多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于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从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由于最初是通过抽取供体骨髓而获得造血干细胞,所以又称为骨髓移植。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们已可通过一些药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取造血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细胞患者得到救治,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到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1976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严重血液功能缺陷病,急性放射病,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 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持久植活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数一直占我国的半数以上,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以达到75%以上。 一般来说,人体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叫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液中,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在脐带里有大量丰富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然而科学家们在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并发现许多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可以转变为血管、肝脏、脂肪、神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深入探讨了造血干细胞治疗冠心病、神经损伤、血管闭塞性疾病等方面的新应用。 在新奥尔良举行的2003美国神经年会上,南佛罗里达医学院和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人循环系统中丰富的干细胞移植到中风大鼠的大脑中时,能大大促进大鼠大脑的功能恢复。研究人员证明,取自人循环系统的细胞——人外周血(HPS)细胞能逃避免疫抑制,迁移到中风大鼠的损伤部位,显著改善大鼠的运动和认知能力。研究人员通过给细胞标记上绿色荧光蛋白跟踪了HPB细胞移植后的迁移情况,发现被移植到大脑受到中风威胁但尚未死亡的部位时,细胞迁移活动就增强;而被移植到大脑受到大脑几乎所有组织都已死亡的部位时,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HPS细胞的迁移。HPB移植大鼠大脑的纹状体和皮层——中风的损伤部位并与对照大鼠相比,损伤程度轻30-35%。研究人员因而得出结论,这项初步研究支持了HPB细胞可用作中风病人的神经移植疗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