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哭闹怎么办?

   家长最害怕也最讨厌孩子哭闹。许多一见小儿哭闹就惊慌失措,总要千方百计地制止孩子的哭闹。在他们看来,让孩子哭闹是不能容忍的,做家长的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哭,否则就是育儿方法不对。其实,在现代医学看来,小儿的哭闹是最基本的心理“语言”,是小儿表达要求和情绪的重要方法,小儿的哭闹其实含义丰富。 
小儿哭闹一般可以分为生理性的、病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小儿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1.生理性哭闹:多用于表示某些生理上的要求。如饥饿、口渴、睡眠不足、过热、过冷、尿布湿了、衣服过紧、被褥过厚、外界不良刺激等。小儿此时哭闹多是短暂的,在家长发现并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后,孩子哭闹即停止,活动也正常了。 
2.病理性哭闹:是小儿在受到病痛折磨感觉不舒服时表现出的哭闹,也就是说孩子生病了,就会哭闹。此种哭闹以腹痛、头痛、口痛为多见,其次为脑部疾病、皮肤病、中耳炎等。病理性哭闹为持续性或反复发生,在喂奶、换尿布、用玩具等分散孩子注意力时并不会减轻。 
3.心理性哭闹:常是由于孩子受了委屈、冷落、伤害、恐吓,甚至有时是无理取闹、撒娇等。其特点是哭闹时眼泪不多或者干脆无泪,哭闹间孩子可能会偷眼观看成人的表情或举动。 
家长对孩子的各类哭闹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不应孩子一哭闹就去哄,或者惊慌失措,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有养成孩子越来越爱哭的毛病。对不同哭闹的对待方法如下: 
对生理性哭闹,应当查一下原因,并满足孩子的要求。对病理性哭闹,也要尽快找出原因或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但对于心理性哭闹特别是纯心理性哭闹,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迁就。也就是说,孩子在出现非身体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哭闹时,既不能强行制止其哭闹,也不能一味顺从。过于严厉,孩子无法坦诚地表露心中的情感,长期下去会导致小儿感情冷漠、呆板。一味顺从又会使小儿感觉到哭闹是使父母屈从自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孩子不仅会得寸进尺,而且还学会了利用自己的眼泪去要挟父母,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养成任性、自负的恶习。对这种哭闹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即用置之不理的办法对待,使哭闹中的孩子冷静下来,然后给他讲一些道理。但对很小的孩子如婴幼儿期讲很多的道理也理解不了时,家长的态度比语言有时更有作用。比如:父母用严肃的表情和坚定的语气对待孩子的哭闹,孩子会从中明白,哭闹是徒劳无获的,必须服从家长的命令;自己的无理要求即使使用了眼泪也无济于事……但是,对于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还是应该给予适当满足的。不能因自己的工作忙或心情不好就对孩子置之不理,而是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作一些游戏,给孩子温暖与体贴。 
总之,哭闹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去琢磨和体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哭闹的含义,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总让孩子伤心落泪不是好事,但孩子一哭便惊慌失措更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