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首席科学家韩忠朝教授荣获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 “杰出创业奖”

        9月29日,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北京召开“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表彰大会”,对100名回国创业取得优异成绩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进行表彰。

  大会开幕式暨交流大会由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主持。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铁环,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出席了开幕式。

  据介绍,此次被国侨办授予“杰出创业奖”的100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学成后留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平均年龄45岁,平均回国创业6年以上, 94%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分别在全国25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创业。他们有的创办高新技企业,涉及生物医药、信息产业,机械制造、环保、教育等11个领域; 有的被国有企业聘为高级技术或管理职务;有的被知名高校聘为副校长、院长、学科带头人。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加速现代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不断的提高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陈玉杰说,国侨办设立“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并召开表彰大会, 对回国创业取得优异成绩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进行表彰, 是贯彻“科教兴国”和 “人才强国” 战略,围绕经济发展,服务侨胞事业发展的一个尝试, 以鼓励和推动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国服务。

  获奖者们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交流会上,畅谈创业经验和体会。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韩忠朝、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等10位获奖者代表做了发言。

做一个多能“干细胞”为振兴中华不断作贡献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首席科学家韩忠朝教授

  1986年6月,我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王振义教授门下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被导师送到法国作博士论文, 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四年完成的学业,并获得了法国生命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应邀来到法国巴黎血管及血液学研究所, 负责组建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991年,我的研究成果获得法国科学院的科技奖——罗伯格奖。1996年,被巴黎第七大学聘为教授。

  拳拳之心,游子思归。 尽管在法国发展很顺利,但我一直在寻找为国服务的时机,因为只有祖国才是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带出一个成功的团队远比我个人的成就更重要。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我在出席国内一次学术会议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即将退休的老所长对我说:“到天津来吧!”。 随后,我在他的陪同下拜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主要领导,受到真诚的欢迎。

  1997年8月,我结束了11年旅居海外的游子生涯,没提任何个人要求携家来到天津,应聘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所院长, 后来又兼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当时,我国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步伐刚刚迈出,那是一个新旧体制交替、各种矛盾交织、新旧观念碰撞的时期,曾经为我国血液学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研究所, 由于诸多因素一度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断档、中青年专家外流、科研项目匮乏的局面,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黄牌警告。 在这种境况下,我抱着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信心和决心,毅然肩负起振兴所院这一艰巨的任务。

  创新,意味着将会遭遇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非议; 改革,必然会触动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使我认识到,要发展所院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科学与经济规律,对所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解决了旧体制下人浮于事、论资排辈的诸多弊端, 提出了坚持科研与产业化并举的发展思想,将工作重点放在建设所院的发展平台和培养、引进、聚集优秀人才上, 努力创造出一个更现代化、更有竞争力、更具效益、更能面对新时代挑战的新型研究所。 八年的辛苦换来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所院资产和收入明显增加、工作环境大为改观、职工收入和福利显著改善、 科研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学科建设进步明显、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

  除行政工作外,我还担任繁重的科研、教育和产业经营等多重任务,工作中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并力图将多重角色融为一体。作为首席科学家,我申请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高技术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经过艰苦探索,国家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科学理念、市场运作模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显著。 建立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成为世界最大的干细胞库之一,首批通过国家卫生部执业验收许可,成为亚洲脐血库组织主要成员,为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提供了示范和标准。 干细胞产业化基地自2001正式运转以来, 累计完成产值2亿元,利税总额达到6000多万元,实现净利润近4000万元,上缴税金近2000万元。 干细胞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全世界现有从事干细胞的企业均尚处于投入和研究开发阶段, 而我们的干细胞基地已经开始走向产业化良性循环,积累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资金、经验、人才和品牌。

  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走研究与应用、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之路。回国的八年中,我的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在国际SCI杂志发表近60篇,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共8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其中部分技术转让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中一人被评为全国十大女杰,一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

  我的创业经历提示一个道理,要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否则,就会丧失最有利的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家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怎样保持一个高效运行的机制、个人如何保持一份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激情是关键。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是专门研究干细胞的。 大家知道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一种“干什么都行的细胞”。我愿能成为一个干细胞,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上都能发挥作用, 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和干细胞生物产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断地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