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由于它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来源方便等特性,因此我们选择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有了一些发现。

    我们研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的潜质,并探讨在体内和体外的作用作用机制。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损伤肾组织在体外双层培养皿中共培养后发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肾小管上皮样细胞,并高效表达肾标志,如细胞角蛋白18CK18)和水通道蛋白1AQP1)。人类间充质干细胞被注入到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体内,使用显微镜技术,组织学,PCR RT -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进行了检测。我们发现,有大量外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汇聚到受损伤肾组织。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肾脏回复率高于对照组。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的基因,如AQP1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被发现。这些发现显示,受损伤的肾组织可以诱导大鼠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分化为肾小管上皮样细胞,外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聚集在特定的受伤区域并且有效地治疗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些结果表明,干细胞疗法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

    另外,我们也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用于逆转小鼠肝损伤进行了研究。在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被移植到四氯化碳(CCl4)致损小鼠体内,并且测定其位置和分化情况。通过逆转人17A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人类X染色体来定位小鼠肝脏内的外源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和肝脏标本分别选择在移植后7天、14天和21天收集。通过测定血清转氨酶和评估干细胞的病理状态来评估受损肝组织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志CD13CD29 CD44CD105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成阳性,但对造血系标志CD31 CD34抗原、CD38CD45HLA - DR 则成阴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体内分化,脐带间充值干细胞在小鼠受损肝脏上起作用之后,可以观察到色氨酸2,3 -双加氧酶,人α-胎甲球蛋白,细胞角蛋白18 ,成纤维细胞分泌蛋白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表明,移植的脐带间充值干细胞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和促进扩增。脐带间充值干细胞被移植后,血清转氨酶明显降低,肝细胞变性几率减少。这些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强由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受损肝脏的恢复,表明这种治疗可能对于治疗肝脏疾病或损伤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