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生命正被“血魔”吞噬 企盼社会关爱
记者段华鹏 “丫头给你打回了的大锅菜和米饭,你赶紧趁热吃吧,我在食堂已经吃过饭了。”说话间王树卿眼睛迅速逃离了女儿的目光,转身出了病房,在楼道里他掏出了从食堂买回的一个花卷狼吞虎咽的塞进了嘴里。
王树卿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女儿,如今正处于花季的孩子,却因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失去了快乐校园生活。北河乡西科头村位于石家庄行唐县山区,这个相对贫困的村落确是王树卿和女儿温暖的家,然而自从女儿患病后,让这个原本破败不堪的家更显凄凉,为了支付女儿检查和医疗费用,家里惟一的两头羊和一头牛都他被卖掉了,仅剩下无人照料的一亩半麦田等待着收获。
女儿是我生活的全部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一个原本靠天吃饭的平静生活,一个可爱懂事的花季女孩……这场突如其来的血魔怪病,把这一切美好的片段打得了支零破碎。此时,王树卿的女儿小冉也深知患病对家庭意味着什么,每当看见父亲日渐消瘦的脸庞和医院出具的一张张欠款单时,她一再要求放弃治疗带病回家。
“看到孩子日渐苍白的脸,我心里如同刀割一样,面对女儿这笔巨额的医疗费用,我们确实也想过放弃,但病友们都说孩子正值花季,不治疗太可惜了。”提及生活的无奈,王树卿红肿眼睛里滚动着泪水。正是因为生活的贫困,2002年与王树卿共同生活了八年的妻子选择了不辞而别,当时年仅6岁的女儿被她带走了。然而短短的两年后,刚满8岁的女儿又被送了回来时,王树卿毅然选择了接纳,因为孩子就是他这辈子的全部。
“即便生活再苦,小冉能健康地长大,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欣慰,可现在病魔又让我失去了一切。”情绪激动的王树卿揉着眼睛,豆大泪珠一涌而出。尽管家庭的困境,以务农为生的他仍坚持着把女儿养大,为了供女儿上学,他省吃俭用,用辛勤的劳作支撑着这个家,生活得艰难也让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肠胃病。
花季女孩遭遇“血魔”
王树卿告诉记者,小冉在行唐县上方中学念初一,由于住校两周才回来一次,只要一回到家里,她都会主动操持家务,像烧火做饭、下地干活之类的活全包,孩子也从不喊苦,由于懂事干练也深得乡亲们夸奖。
“我是个粗人,孩子回家后曾说过身体不适,我当时还没当回事。”王树卿告诉记者,2009年5月中旬,小冉在一次返校时说身体难受不想再去了,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小冉还是返回了校园。“没成想仅过了两天,女儿就被学校劝了回来,因为小冉总是面黄发烧,老师建议去医院检查。”正是这次检查,让王树卿一家遭遇了“晴空霹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医学顽症,必须通过数月的治疗才能逐步恢复,而这个过程则需要一笔巨额了花销。
“小冉家境贫困却成绩优秀,在学校她还兼任着班长的职务,这场病对于他的家庭打击是致命的,为此学校发动教职工捐了款。”据上访中学的郭校长证实,为了救助小冉治疗,学校全体师生和教职工共为捐款9888元。然而从6月份住院治疗2个多月来,小冉看病已经花费了2.7万余元,学校的这笔善款早已被花的一干二净了。
为了筹钱为女儿治病,王树卿已借遍了亲戚和乡亲,现如今他已经陷入了绝望。“今天下午的消炎用药已经没有了,你得自己想办法了。”护士无奈地忠告,让王树卿两眼再次湿润。如今小冉每天的治疗费用最少需要200元,每半个月还要输血两次,花费千元。如此持续最少要6个月治疗期。
求助社会是最后奢望
“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后,病人时常出现身体乏力、体温偏高、牙龈出血等症状,由于患者体内骨髓无法实施正常造血功能,得此疾最怕的就是晕倒,极易造成身体骨折等损伤。”石家庄平安医院的血液科副主
记者见到小冉时,她脸色焦黄蜷缩在病床输液,在与血魔的抗争中她显得异常的平静。此时,王树卿打回的米饭和大锅菜仍放在桌子上,原来由于身体不适,小冉什么也吃不下。“刚才同学打电话说想我了,他们的问候让我很开心。”从小冉裸露双脚上已看不到一丝血色,但她却微笑地告诉记者,不管今后身体怎么样,她只想再回到校园和同学们在一起读书玩耍。
“考虑的小冉的家庭承受能力和病情,我们已经用了最廉价治疗方案,为了缓解他们治疗费用,医院在她无法享受新农合医疗的情况下,比照新农合报销了他们15%的医疗费用。”梁春耕深感同情,原来按照行唐县医保部门的规定,石家庄平安医院没有被列入当地新农合医疗范畴,因此小冉医疗费用也无法在当地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处于同情,病友们时常接济着小冉,送给她果冻和白吉馍之类的食品,这孩子总会感到新鲜,由于家境贫寒她从来就没吃过这类东西。”面对血魔的侵蚀,小冉朴实乐观的性格也感染者医院的每一个人,这一幕始终印刻在梁春耕脑海中。
这个病不是不可治愈的顽症,确实对患者家庭条件是个考验。据梁春耕透露,要尽快治愈小冉的病,需要在现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疗法,两个疗程即可基本恢复,但每次的诊疗费用都要8000元。如此算来,要拯救小冉的生命,最少需要近8万元的救命钱,而求助社会已经成为王树卿和女儿心底最大的奢望。